高效團隊有5個構成要素 缺一不可
作者: 來源: 日期:2021/1/18 10:37:49 人氣:652
1、團隊目標(Purpose)
每個團隊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組織成員導航,使每個人都知道要向何處去,沒有目標團隊也就失去了價值。團隊的目標必須跟組織的目標一致,大目標要分成小目標,然后分到團隊成員的身上,從而集眾人之力實現共同目標。
2、人(People)
人是構成團隊最核心的力量,2個以上的人就能構成團隊。目標是通過人員具體實現的,所以人的選擇是團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一個團隊中可能需要有人出主意,有人定計劃,有人實施,有人協調不同的人一起去工作,還有人去監督團隊工作的進展,評價團隊最終的貢獻。不同的人通過分工來共同完成團隊的目標,在人員選擇方面要考慮人員的能力如何,技能是否互補,人員的經驗如何。以下戚繼光的“鴛鴦陣”和戰術團隊的用人思路。
1555年,一股70人的倭寇登陸后竟深入腹地600公里,他們從浙東竄入安徽、江蘇,而后一路掠殺,還圍繞南京城兜一大圈。當時南京駐軍有12萬人之多,卻不敢出戰。最后這股倭寇雖然被殲,但明軍傷亡竟達4000人。危急時刻戚繼光臨危受命,他的目標是擊潰倭寇,大量斬殺倭寇。
其實,偷襲南京的倭寇并且不是正規軍,他們雖缺乏統一指揮,僅以小股力量殺人越貨,但他們卻體現出日本下層社會結構的團結協作精神,其大小頭目蘇州順豐人力對下屬都能施以嚴格管理和統一指揮,再加上飄忽不定的狡詐戰法和鳥銃,所以在與明朝軍隊打仗時都能做到以少勝多。當時,倭寇的活動范圍是在浙閩沿海一帶,慣用重箭、長槍和倭刀作戰。浙閩沿海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嘔,明朝的大部隊不易展開,而倭寇又善于設伏,擅長短兵相接。
針對倭寇作戰的特點,戚繼光制定了切合實際的作戰計劃,并且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戰斗隊形——“鴛鴦陣”。鴛鴦陣是古代軍事智慧的偉大杰作,這種陣法的惟一目標就是,最大限度斬殺敵人hr369.com的有生力量。作為一種近身格斗陣法,在此后的百年之中,人們卻依然無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這個由11人組成的鴛鴦陣之所以能夠名留軍史,威名遠播,是因為它不但有著極為可怕的戰斗威力,而且幾乎毫無破綻。這是一個戰斗隊列,因為它有著無可挑剔的位置組合和武器裝備。11人中,有一個隊長,他站在隊伍前列的中央,其余10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后。雖說只有10人,他們卻持有四種不同的武器,并組成了5道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在隊長身后,是2名持有標槍的盾牌手,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后面的戰友,并首先投擲標槍發動進攻。
在短兵相接之后,隊長身后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5人為單位進行布陣,狼筅手邁步上前,與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后,短刀手殿后,開始獨立作戰。掩護盾牌手的是站在后面的狼筅手,后來的狼筅,是一種特制的兵器,形狀十分怪異,以長鐵棍為主干,上面扎滿鐵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鐵絲網一樣,任誰也過不來。起初的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堅實毛竹,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后面長槍手的進擊。
狼筅手的后面,是四名長矛手,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看見敵人,就使用長矛前刺。隊列的最后,是兩名短刀手,防止對手迂回,從側翼保護順豐人力長槍手。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的武器。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戚氏軍刀吸收了倭刀的長處,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寬度的縮小,刀尖帶有一個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間起一條鎬線,刀背也有一條棟線而厚度不減,如此刀刃強度大為提高。
這是一個毫無弱點的陣型,11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一個殺陣,寧海的倭寇們不管三七二十一,拼命往前沖,但還沒走幾步,很多人就被飛來的標槍射倒,運氣好的繼續沖,就會被盾牌擋住,或者是被狼筅鉤住,倒刺拉扯幾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層皮。如果鴻運高照還沒死的,也不用高興太早,還有四支長矛等著他。就算他想反擊,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擋著,只能干著急,眼睜睜地看著對方將自己捅死,不被捅死,也被氣死了。整個戰場情況大致就是這樣的,倭寇們沒沖多久,就被標槍、狼筅和長矛殺死大半,寧海前哨戰就這樣結束了,倭寇死傷200余人,戚家軍除一人輕傷外,毫無損失。1561年5月,戚繼光首次排出“鴛鴦陣”法,一舉殺敵3萬多人,而戚家軍傷亡僅為數百人。這一年,戚繼光九戰九捷,使浙江的倭患得到了平息。
戚繼光實現了任職目標。從管理的角度看,盾牌、標槍、狼筅、長矛和戚家刀代表工具,11士兵代表團隊,兵器使用順序代表流程,而殺死倭寇、打敗倭寇則表示績效成果。戚繼光對戰斗小組士兵管理的方法與企業對團隊成員管理的方法是極為相似的,管理過程有三個階段:第一,招聘合適的人;第二,給合適的人安排合適的工作;第三,激勵和領導他們去創造工作成果。
在第一階段,戚繼光親自招募了3000名身體強壯的新兵,這些人與倭寇有血海深仇,他們是合適的士兵。由于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所以他們力氣大,耐久性好,非常適合擔任盾牌手、長槍手、狼筅手和刀斧手。1557年,戚繼光奉命抗倭后,立即改革軍制,他親自到金華和義烏招募彪悍的農民及礦工,從中精選3000人組建新的抗倭部隊。
在第二階段,戚繼光專門為這些合適士兵量身定制了格斗技巧和團隊作戰的方法,戚繼光招來的兵員,都屬于淳樸可靠的青年農民,而“鴛鴦陣”的戰術,也是針對這些士兵的特點而設計的。他曾明確地指出,2個手持狼筅的士兵和4個長槍手不需要特別的技術,膂力過人就足以勝任。而狼筅除了掃倒敵人以外,還有隱蔽的作用,可以為盾牌手和短刀手壯膽。
在第三階段,戚繼光將士兵的仇恨凝聚成“保國衛民”共同價值觀,因此戚繼光的軍隊非常團結。同時,嚴肅軍紀,實行“連坐法”,規定全隊退卻則隊長斬首,如果作戰不力主將戰死,所有偏將斬首;偏將戰死,其手下千總全部斬首;千總戰死,其手下百總全部斬首;百總戰死,手下旗總全部斬首;旗總戰死,手下隊長全部斬首;隊長戰死,其手下士兵均無斬獲,10名士兵全部斬首。斬下敵人首級的賞賜也非常豐厚,每一級賞白銀40兩(明中期白銀40兩折成人民幣約12000元,這也是戚家軍全力作戰拼死相救的原因所在。
3、定位(Place)
團隊定位包含二層意思:一是任務團隊在企業中處于什么位置,由誰選擇和決定團隊的成員,團隊最終應對誰負責,團隊采取什么方式激勵和領導下屬?二是團隊成員個體的定位,就是每個成員在任務中扮演什么角色?
就團隊定位而言,根據存在的目的可將團隊分成,“問題解決型團隊”,“自我管理型團隊”,“多功能型團隊”三種類型。
▲問題解決型團隊
問題解決型團隊的核心點是提高生產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企業工作環境等。在這樣的團隊中成員就如何改變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相互交流,提出一些建議。成員幾乎沒有什么實際權利來根據建議采取行動。比如“企業質量圈”由5~12名員工組成,他們每周有幾個小時碰頭,著重討論如何改進質量,他們可以對傳統的程序和方法提出質疑。質量圈中問題的確認,是由管理層來最終實施的,團隊的成員沒有權力來確定問題在哪里,只能提出意見。
▲自我管理型的團隊
質量圈對表現企業的質量行之有效,但團隊成員在參與決策方面的積極性顯得不夠,企業總是希望能建立獨立自主,自我管理型團隊。這種通常由10~15人組成,他們承擔著以前自己的上司所承擔的一些責任。一般來說,他們的責任范圍包括控制工作節奏、決定工作任務的分配、安排工間休息。自我管理型團隊甚至可以挑選自己的成員,并讓成員相互進行績效評估。
▲多功能型團隊
這種團隊來自同一個等級、不同工作領域和員工組成,他們來到一起的目的是完成一項任務。例如IBM的任務攻堅隊其實就是一個臨時性的多功能團隊。多功能團隊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它能使組織內(甚至組織間)不同領域員工之間交換信息,激發新的觀點,解決面臨的問題,協調復雜的項目。
例如,一個步兵班的定位就是一個陸軍多功能的戰術單位,也是一個任務團隊。步兵戰車一般由車長、駕駛員和炮手3人組成,車體采用均質鋼裝甲或鋁裝甲焊接而成,并有射孔,便于乘載的步兵從車***擊,以利于乘車戰斗。陸軍戰斗班一般由6人組成,分火力小組,防空、反坦克與爆破小組,狙擊與信息小組?,F代步兵戰車,擁有更強大、更持續的火力;在殺傷、反坦克、防空和單兵信息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
4、權限(Power)
團隊當中領導人的權力大小跟團隊的發展階段相關,一般來說,團隊越成熟所擁有的權力相應越小,在團隊發展的初期階段領導權是相對比較集中。團隊權限關系的兩個方面:
第一,整個團隊在組織中擁有什么樣的決定權?比方說財務決定權、人事決定權、信息決定權。
第二,組織的基本特征,比方說組織的規模多大,團隊的數量是否足夠多,組織對于團隊的授權有多大,它的業務是什么類型。
上一個:沒有資料